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培训信息
企业内训
专家团队
培训成果
行业动态
学习园地
下载中心
联系我们
热点关注
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热点关注

福建厦门:多区叠加探路开放新格局

日期:2021-12-22 来源:新华网

新华社福州12月21日电  题:福建厦门:多区叠加探路开放新格局

新华社记者张华迎、董建国

  潮起鹭江通四海。走过40年建设历程的厦门经济特区,从保守走向开放、从一隅走向世界,这片曾经发展滞后的海防前线,逐步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。

  经济特区创立之初,面对基础设施几乎为零、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,厦门积极利用特区政策优势,鼓励国外投资者兴办“三资”企业,在全国率先利用外资修建机场,成立中外合资银行等,形成了外引内联的良好开局。

  印尼华侨陈应登是第一个“吃螃蟹的人”。1982年1月,他与厦门市签订投资合同,把原定在新加坡开办的工厂迁到厦门,成为在厦门经济特区独资设厂的第一位外商。

  经济特区成立以来,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,戴尔、通用、ABB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“抢滩登陆”厦门。

  从1992年一个100多人的小厂,到如今员工数量超过3000人、成为ABB电气在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,ABB在厦门不断发展壮大。ABB电气中国总裁赵永占说:“有政策、有机遇,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持续加大投资兴业力度。”

  数据显示,厦门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.41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915.77亿元人民币,年均增长18%;实际使用外资从1983年的0.08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.05亿元人民币,年均增长16.9%。

  既要“引进来”,也要“走出去”。总部位于厦门的美图公司,以人工智能为驱动,近年来公司业务范围扩展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“走出去”的厦门企业不在少数。截至目前,厦门累计登记境外投资项目1581个,投资分布74个国家和地区,投资领域涉及批发零售、制造业等领域,“厦门制造”已销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近年来,随着自贸试验区、海丝核心区、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,厦门正从更高层面构建多层次、全方位、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。

  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设、商事登记“一照一码”改革、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……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代斌说,自2015年挂牌以来,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498项创新举措,共有30项“厦门经验”在全国复制推广。

  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,厦门积极进军一向被国外垄断的航空维修业。目前,已有10多家航空维修企业落户厦门,厦门的航空维修产业产值已占国内的四分之一。

  自2015年首列中欧班列(厦门)开行以来,如今已开行逾1000列。2018年,首个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——“丝路海运”也于厦门港开行。

 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南说,经过3年发展,“丝路海运”已拥有86条命名航线,通达29个国家的102座港口,联盟成员超过200家,累计运输集装箱超670万标箱。

  与此同时,厦门还努力打造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领域务实合作的“厦门样板”。继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成功举行后,厦门在去年底又落地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。厦门市金砖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峰说,创新基地建设一年来,已经建设了7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,推出了首批39个新工业革命领域示范标杆项目,签约了33个金砖合作项目。

  “深化‘海丝’战略支点城市建设,深度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,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厦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。”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说,厦门应持续发挥多区叠加政策优势,不断推动多区协同效应发力,增强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能力,提升厦门城市和产业核心竞争力。